近日,福州大学“共护母亲河,争当河小禹”实践队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溪源宫展开了水质调研活动。来自福州大学的这支实践团队以积极的姿态,怀着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责任感,深入实地,致力于了解并改善溪源江河流治理情况,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水资源。

图为实践队在走访。(杭予责 供图)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福州大学校园,一群身着统一志愿者服装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这是福州大学电气学院“共护母亲河,争当河小禹”实践队,他们正准备展开对溪源江河长制的调研活动。带着采样器材、水质检测设备等工具,他们怀揣着激情和使命感,渴望为保护母亲河溪源江的水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福建省的重要水系之一,溪源江自古以来是当地百姓的生命之源。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加,溪源江的水质受到威胁。为了探究真实的水环境状况,实践队深入沿岸地区和水域进行多点采样,并进行现场检测,严谨地记录各项数据。
河长制是一项旨在提高河流管理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河长制是由政府牵头负责,结合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一种河流管理模式。通过设立河长制,对河流的治理责任和权限进行明确划分,从而实现治理工作的全方位监管和有序推进。
为深入了解溪源江河长制的推行情况,实践队与当地政府官员和环保部门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了解到,溪源江河长制已初步建立,各级河长办、村民委员会以及环保志愿者组织等多方参与,使得治理责任的明确和责任落实得到有效保障。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针对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实践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宣传不够到位等。实践队认为,河长制的推行需要更多的社会共识和参与,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和民众需求,实践队成员还积极探访了当地河长和村民。河长们是负责管理一段河流的责任人,他们在河流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践队了解到,溪源江流域地域较大,涉及众多村庄,多个河段的治理难度较大。因此,河长们常常需要深入到各个治理区域,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通过与河长们的交流,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他们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和责任心。

图为实践队在对居民进行走访(杭予责 供图)
实践队成员们还走访了当地村民,了解他们对“溪源江河长制”的认知和感受。村民们表示,河长制的推行使得河流治理更加规范和有序,水质得到改善,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环保志愿活动中,共同保护家乡的母亲河。
在实践队的调研过程中,他们还与当地环保志愿者组织展开合作。志愿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着溪源江的动态,通过定期巡查、水质监测和河岸垃圾清理等活动,为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队与志愿者组织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解决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实践队获得了大量关于环保行动的宝贵经验。志愿者们分享了许多成功案例,其中包括推动村民参与清理河岸垃圾、倡导节约用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等。这些经验对于实践队成员们的调研和实践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在实践队的努力下,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详细记录了溪源江河长制的推行进展、治理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在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但也看到了信息共享不畅、宣传不够到位等问题。为了将调研成果传递给更多人,实践队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并将其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同时,他们在校园内开展了相关报告会和宣传活动,向师生宣传河长制的重要意义和参与保护母亲河的呼吁。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师生对环保的认识,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溪源江的保护和治理。
此次调研活动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母亲河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为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溪源江的情况,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努力保护这片蓝天碧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讯员 杭予责)

图为实践队合影。(杭予责 供图)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http://news.jxntv.cn/2023/0808/9676881.shtml
中国网: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edu/xykx/1112479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