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大学“地质探泰宁,丹山映水清”实践队走进世界地质公园——泰宁,助力乡村振兴。
千岩竞万壑:走进泰宁世界地质公园
实践队对泰宁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七星坛,通过介绍,七星坛由变质岩、火成岩、沉积依次组成,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吃苦向上的精神。实践队员在专业老师李晓敏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现场地质观察,向当地的游客作地质知识科普志愿讲解。来自上海的张大伯听了队员们的讲解后有感而发:“我对古生物特别感兴趣,之前也会收藏一些,听闻泰宁是国家地质公园,跟老伴过来转转,小讲解员们把复杂的地质知识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讲述出来,非常了不起。”

实践队合影
实践队对古生物化石以及具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等地质文化资源进行调研,通过岩石的岩性、层理推测其沉积环境,了解其文化和旅游发展潜力。

李晓敏副教授讲解地质知识
泰宁县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及深厚的地质文化,扬专业所长开展地质文化志愿讲解服务有助于提升当地地质旅游文化内涵和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队员许婧妤表示,“今天的收获非常大,在给游客发放宣传手册的时候,游客们对于这份带有地质专业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册非常有学习兴趣。真正将所学用于生活中,也让我们感觉自己所做都是值得。”

实践队在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合影
非遗当关注:鉴赏梅林戏
“唱起梅林腔,搭起戏台来,唱到大天光。”这句流传于当地的民谣,深深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梅林戏的喜爱。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林戏用优美的唱腔和粗旷的表演,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观看了《背子赶会》曲目后,实践队成员被戏班演员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台词功底所折服,现场观众也纷纷起立鼓掌喝彩。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梅林戏一度陷入传承危机,泰宁梅林戏通过技艺传承、价值调研、名家指导、编纂读本和旅游观光的手段,实现梅林戏产业化发展,更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队员观看黄梅戏
新福建客户端: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8/1958796.html?isShare=true